掩映在苍松翠柏间的民主楼(旧名宁德楼),是燕园第一座建筑。
民主楼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2024年3月14日下午,在有着100多年历史的民主楼二楼小会堂,北大一群从事着“代表着新的生产力和新的发展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信事业的论述语)的教育工作者,乘着国家《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大力发展数字教育”的东风,正如火如荼地交流展示着数字技术支撑引领教育改革发展的示范成果,古色古香的民主楼辉映着“北大常为新”的精神光芒。
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必须统一谋划,统一部署。下午两点,全校网络安全攻防演练动员部署会刚在这里落下帷幕,同一批参会人员随即开始了北大网信事业的一个小小的创举——完成北京大学信息化建设历史上首次网信项目评优,当天的环节是关键的现场答辩与评审环节。
为保证评选的客观性、公正性,网信办在组建评审团队时,根据信息化项目建设的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特点,特别注重评选专家组成的广泛代表性,成员组成包括上级主管部门、管理方、技术方、业务方、服务对象群体代表及其他校区的代表,具体组成为:北京市教委信息化处副处长田鹏、工会常务副主席张宝岭、财务部副部长赵江英、教务长办公室副主任宋鑫、科研部副部长张存群、 实验室与设备管理部副部长钟灿涛、图书馆副馆长童云海、团委副书记王杨、学科建设办公室综合办主任刘小鹏、医学部网信中心孙超男及主办单位网信办主任蒋广学、计算中心主任马皓。同时,通过去掉最高分、最低分机制,实现了避嫌效果,最大程度保障了评选的公平性。
答辩会现场
经过三个小时精彩纷呈的答辩,在全校各单位推荐评选出的15个项目中,通过现场陈述和专家打分及互动问答,北大历史首届网信项目评优顺利落幕,诞生了10个优秀项目和个人、5个先进项目和个人。
短短的数小时,背后是数年磨一剑的孜孜以求,是北大网信工作者20年筚路蓝缕开创的信息化事业统筹发展的闪光一瞬,这一瞬也定格了方向和价值。
评优依据:优化制度——从无到有,从有到优
为加强信息化统筹,北京大学于2005年底成立了信息化管理与建设办公室,并在2013年发布《北京大学信息化建设项目管理办法》,适应并满足了当时形势和条件下信息化建设和项目管理的基本需求。随着学校网信工作的逐步规范化和网信治理体系深化发展,原办法关于项目的基础概念、管理原则、管理对象、审批权责、全流程协同等认识不够、表述不足,已不再适应当前的网信建设发展需要。
2019年,北大完成了对网信治理体系的重构,成立了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简称“网信办”)。2021年,网信办推动学校发布《北京大学网信项目管理办法》,这是北京大学以加强项目管理作为规范网信管理的基本手段、以项目管理制度建设完善网信治理体系的一贯坚持和具体体现,也是北大网信工作面向新发展、新需要,在项目管理领域践行“管办分离、权责统一、审建协作、注重实效”的积极探索和经验总结,是立足网信发展与学校实际、立足时代变化和形势发展及学校信息化建设本身所取得的最新成果,对提升网信建设质量和促进办学支撑保障大有裨益。
《北京大学网信项目管理办法》
《北京大学网信项目管理办法》第六条规定:网信办协同财务部、实验室与设备管理部、学科建设办公室、计算中心、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等单位建立网信项目管理的协调机制,做好项目统筹,开展督促检查和评估评价,推广经验成果,形成工作合力。
评优组织:统筹全局——纵向到底,横向到边
202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关键之年,也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攻坚之年。网信办作为负责网信业务的职能部门,立足本位,立足和坚持制度(规划)建设者、资源(安全)管理者、项目(业务)协调者三位一体职能定位,以项目管理为核心抓手,纵深推进学校数字化转型。
新年伊始,网信办即围绕年度重点工作,积极探索网信项目实施评价标准及体系建设。1月至2月,在实际工作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探索提出“科学合理、客观公正;分类统筹,突出重点;评价约束、立项引导”的项目实施评价原则及相应十条具体标准,并明确评优目的和意义,确定评优范围和标准,制定评优程序和流程,开展网信项目评价体系的建设工作。2 月27日,网信办在校内发布《关于开展网信项目评优工作的通知》,就评优原则、范围、标准及过程进行安排部署,启动学校开展信息化建设以来第一次网信项目评优工作。
项目建设为大家,项目评选靠大家。为保障评选活动的广泛参与性,网信办依托网信工作体系,动员全校各单位网信工作队伍参与投票和推荐,经统计,共有80多家二级单位参与项目初选,共选出15个项目进入下一轮答辩。从经费来源角度,包含了学校自有经费支持、银校合作经费支持及自筹经费或其他经费来源支持的网信项目;从项目单位角度,15个项目覆盖了职能部门、直属附属单位、群团组织、院系及其他校区;从业务融合角度,15个项目的网络安全管理举措和校务数据共享状况,在合规性、有效性等方面都发挥了典型示范效应。
网信项目评优沟通会
为顺利推进评审后续环节,保障评选工作的精简高效,3月12日,网信办组织召开2024年度网信项目评优沟通会,就评选原则、答辩安排、工作要求及答辩建议进行了再沟通、再部署。
评优成效:示范引领——打造样板,强化赋能
3月14日下午,网信项目评优工作现场答辩如期举行。
经广泛推荐出来的全校15个参评项目的负责人围绕项目的推进过程、成果效益、团队贡献等重要内容进行了陈述和答辩,充分展示业绩成果、交流心得经验、探讨问题不足,项目范围覆盖教学、科研、管理等核心业务,项目成果支撑餐饮、医疗、出行等数万师生员工的日常生活。
答辩项目(1-8)
答辩项目(9-15)及演示项目idealab
体育教研部吴定锋老师以“健康校园信息化建设二期——数字化信息管理系统研发”为题,重点介绍了体育教育数字化转型,对于提升教学质量,优化场地资源配置的重要意义。
实验室与设备管理部王洋洋老师以“实验室安全检查系统开发建设”为题,重点介绍了信息化推动业务联动,实现实验室管理平台、安全检查系统、试剂管理平台、安全教育考试系统之间的信息联动,推动隐患整改,有效保障了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
工会丁伟忠老师以“工会管理与服务(会员管理)信息系统”为题,重点介绍了信息互联共享、集约整合的会员信息实名动态管理系统的实现,并提出了良好的信息化建设所需要的关键要素:强有力的领导层支持、强烈需求的有力推动及资源的持续支持。
档案馆郭鹏老师以“打造数字记忆,把历史传给未来”为题,总结了近些年档案业务系统升级与档案馆核心机房设备及基础设施建设,给档案管理工作带来的巨大变化,及时适应了数字化时代档案数据总量呈井喷式增长的发展需要。
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董彬老师以“基于大语言模型交互工程的AI助教”为题,介绍了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的创新探索,结合实践体验,表示AI给教育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契机,但挑战与机遇依然并存。
……
各位项目答辩人精心准备、认真答辩,为全校网信工作队伍提供一场精彩纷呈的业务竞技盛宴。现场答辩吸引了全校40多家二级单位的代表观摩,答辩人的精彩讲述获得了评审专家及现场观摩人员的高度关注,大家纷纷表示收获很大,要进一步沟通,加深了解。
目前,项目评优结果已报送学校审议,后续表彰环节将按计划统筹推进。
网信项目评价是网信项目管理的重要环节,是网信投入的效益评价和再投入的重要指针。本次网信项目评优工作,是网信办依据《北京大学网信项目管理办法》《北京大学网信事业“十四五”发展规划(2021—2025)》开展的网信项目评价的首次实践,是深入分析教学、科研、管理、服务与网信事业发展的内在关系,进一步落实网络安全、数据共享和统筹协同的工作要求,充分考虑多方需求、落实多方需求、发展多方需求而开展的一次较大的工作推进,将为全校各单位开展网信项目建设管理提供重要的业务指引。